导航| 欢迎访问商讯网
电子商务
当前位置: 商讯网 > 电子商务 >

转型路上,细看京东如何布局跨界金融的脉络图?


投稿: admin  2013-10-17 23:25:06  来源:  新金融世界 我要评论(0 ) 访问次数 

在人们还习惯给京东冠以“知名电商”称号的时候,这家拥有3万多员工的互联网企业已开始悄然转型,按他们自己的话说是一家提供供应链服务的技术型公司。而一切从京东跨界金融开始,似乎就有了预示。

收购网银在线进军第三方支付领域,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对外正式发布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当大家还在雾里看花诧异于京东所打出的组合拳之际,3月30日晚间,京东商城已经将360buy的域名切换至JD,并正式更名为京东……事实上,看似突兀的一系列举措,却蕴藏着京东自有的一条内生脉络。

“京东商城集团2013年的战略主题是‘修养生息’。‘修养生息’不是休养生息,不是停下来的意思,也不意味着我们的业绩增长速度会变得很慢,事实上,‘修养生息’四个字各自都有不同的含义。”

此刻,再回顾刘强东于2012年内部年会上的一席讲话,会别有一番趣味。稍做分析,不难发现所谓的“修养生息”不外乎四层意思,即梳理高速发展下的源发性问题,养大电子商务这条主线,开拓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业务领域,关闭没有未来前景的业务模块。而京东一年来的行事风格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异军突起也确实在遵循着这条脉络发展开来。

转型,在路上

相较于往年,2013年的京东要低调很多,再也没有去年8.15时期“血战到底”的豪言壮志,而统领这支航母的刘强东本人也销声匿迹了许久,以至于大半年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风格迥异的领航者。其实,改变的何止刘强东一人,整个京东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成立独立的金融发展部,建立POP开放平台,就在不久前京东获得小贷、保理牌照的消息也不胫而走……随着京东未来十年战略路线的制定,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这条脉络似乎也格外清晰:自营电商、开放服务、数据金融。

也有人质疑,京东未来十年战略路线的制定为何与阿里如此相似,同样是平台、数据以及金融,除了自有电商的设定,重合率竟高达70%,这样的转型是否真的适合京东,成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事实上,京东每一次的迈步向前都与转型密切相关。从中关村的一个服务柜台开始做起到中国最大的光磁代理商,京东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垄断了全国60%的碟片刻录机销售,并于那时开始转型做零售,通过渠道下沉,面向终端用户。

2003年京东转战电子商务领域,2004年京东商城正式上线,专注于IT产品销售,2007年进军综合自营B2C电商行业,截止2011年京东不仅超过了业内所有自主经营的电子商务公司,更是占据了全国自营B2C市场的半壁江山。

不过,这回京东似乎想走得更远。

经过十年的积累,京东手上聚集了一批优质的数据和客户资源,而这正是他们想要发力金融的根本所在,同时长期以来与银行方面的优质合作也成为他们背后一个坚实后盾。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审慎分析,京东人坚信围绕电商价值链和供应链服务而催生出的数据金融业务,将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商业务,也是最适合京东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

新的枝桠

作为新近才从原有的财务体系剥离出来的独立部门,金融发展部的任务一点也不轻松。关于这一点,金融发展部高级总监刘长宏深有体会,除了筹备、研讨京东金融条线的各项事宜,参加各种专项的论坛、会议,面对记者或犀利或平实的采访对话也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然而,不管碰到多少家媒体,刘长宏总不忘了强调一点:术业有专攻。

“传统金融有很多不是我们所擅长的,所以京东还没有一个做成其他类型公司的打算,我们只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做一些涉及到的业务中间、融资业务,以及国家政策允许的一些代销业务。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态度,也是我们的价值观。”。

由于很清楚自身的优劣势,在一开始涉足金融之时,京东就将银行视作其发展的重要一维,甚至在新近成立的小贷公司项目中,也将银行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池。截止目前为止,京东在银行有将近100亿的授信,涉及的都是在国内银行业资产排名前15的银行。同时,还与中国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囊括了国际业务、对公业务、个人储蓄业务、信用卡业务,以及POS机、快件结算、供应链金融在内的多方面的合作,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大幅提升。

在刘长宏看来随着金融业态的不断渗入,未来整个电子商务将不再是B2B或者B2C的形式,而是M2M,即一个组织到另外一个组织里面的概念。电商作为一个渠道商,可以销售自己的产品,也可以代销别人的产品。京东希望在这一渠道上,采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整合金融类的产品,为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提供服务。

由此也不难看出,京东实际上已经给自己定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角色,即中介者,服务于供应链之上的买家和卖家。以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例,供应商凭借其在京东的订单、入库单向京东提出融资申请,核准后递交至银行,再由银行给予放款。这样一来,不仅为银行解决了不少问题,带来大量有融资需求的优质客户,也缩短了供应商的库存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天数,加速了它的生产经营周期。下一步,以银行传统的融资业务为入境的京东,还将进一步开放融资平台,除了接受企业的融资需求,还将于年底开放对个人消费者的融资需求。

解决了角色定位以及资金充沛性的问题,京东真正开始关心起自身信用体系搭建以及与银行系统对接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京东所拥有的完整用户资料和消费金融数据已经成为他们涉足金融领域的一个强有力的资本,同时这也为京东搭建自己的信用体系提供了诸多便利。

“以第一次融资贷款为例,在同样的标准下,京东所做的速度比一些专业做供应链金融的银行要高,而成本反而会低。”有专家直言。对于银行来讲,要完成这些融资,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增信成本确实要大得多,而对京东来说一旦基于消费金融数据的信用评价模型完成,所有的贷款在系统内就可以自动完成,这也就从侧面解释了,为何很多银行不愿涉足的业务领域,电商企业反而做的风生水起。

刘长宏自信他们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不低于很多银行。“为了保证京东自有信用评价体系的可靠度,负责信用评价、风控体系指标的多是来自常年浸淫金融机构的资深人士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人员,因而在专业性上可以放心。”

灌溉常青

与其他金融电商企业相比,京东还有一点不同,即单笔贷款的数额都较大,普遍在两三百万,多的甚至过亿。因而不仅对信用评价体系的要求更高,在与银行对接的过程中,也会提出诸多问题。以银行的推送为例,京东并不会把最终选择权把握在自己手上,银行的资金是否充沛、利率的高低、商户是否在该家做过开户等都会成为衡量的标准。归根结底,如何最好的服务用户还是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

纵观互联网金融一年多的表现,想要在金融这个大碗里分一杯羹的绝不在少数,从余额宝到苏南银行,每一次都将互联网金融的热度提升一个档次。然而,在记者所接触到的互联网企业中,他们透露出来的信息也多显示:并不是为了金融而发展金融,最终还是以用户为导向。

以余额宝为例,最初产生的动因也不过是由于在双十一过程中,看到客户大量的资金沉淀在支付宝中,却无法获得利息,所萌生的“小”想法。然而,正是这么点小想法,却带来了一笔大生意,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天弘基金也实现了自2000年来的首度盈利,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面对用户的不错反响,支付宝银行服务部总监孙杰笑言,这或许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屌丝金融产品,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它对人本位需求的满足,懂得尊重用户。

或许正是对于客户战略的一再重视,才让他们在电子商务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并最终让大家再一次“英雄所见略同”,共同选择开放、金融、数据作为各自未来发展的主题词,迈步向前。(《新金融世界》记者 王艳)

分类: 电子商务   关键词
分享到:  
20.9K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热门标签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