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影像再进阶,华为Mate60 Pro+登顶DxO排行榜

镜头华为Mate 60 Pro+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后置影像模组里的那颗自研镜组,让潜望式长焦镜头在实现夜视长焦的同时,也能直接拍摄长焦微距。凭借出色的整体拍照性能,使华为Mate 60 Pro+ 成为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各类照片和视频的理想选择。

拆分来看,相较于同期友商机型只能做到 F2.6 的光圈的长焦模组,华为 P60 Pro 不但实现了 F2.1 的长焦光圈,并且还带有最近 10 cm的对焦距离,提供了比较出色的长焦暗光/微距表现。同时,可变光圈可根据场景中的人数自动调节,使每个人都能在影像中清晰对焦。它的变焦镜群可支持超长机械行程的移动对焦,实现 10cm到正无穷的对焦范围:远能捕捉到月上柳梢、窗边明月的场景,近能在不打扰被摄对象的情况下完成微距摄影,使其在所有变焦距离下都能呈现高水平的细节。

在这基础上,华为 Mate 60 Pro+依然拥有全焦段超清影像,还带来风驰闪拍功能,在捕捉精彩瞬间的同时,即使在具有挑战性的条件下也能呈现准确的肤色效果,并保证画面清晰,定格美好瞬间。此外,华为 Mate 60 Pro+出色的超广角相机,即使在大场景中,也能够呈现出高水平的细节。

常言道:“最好的相机,永远是你手里的那台”,若是手中拿着华为 Mate 60 Pro+,那我们就无需再担心错过眼前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算法相较于相机摄影而言,很多的“金科玉律”都基本固定,诸如“底大一级压死人”“光学变焦才是王道”等等。但在移动影像上,这些金科玉律就只能说是相对正确。手机一定要考虑影像模组的体积和重量,而传感器也无需一味地追求更大的体积,更好的成像效果还取决于传感器本身的信噪比,也取决于小巧尺寸下的镜组设计。既然硬件上有物理上的局限,那么目光就需要放大至软件算法上的无限。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软硬结合,才是移动影像的出路。回顾华为手机的影像历程,可以看到华为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计算摄影。2017 年,搭载麒麟 970 的华为Mate10 系列面世,首次推出 AI 摄影的概念;到 华为P20 采用双 ISP 图像处理器,增加 RAW 域处理环节多帧降噪技术,以及在麒麟 970 当中集成了 NPU 来处理器 AI 场景。到华为P50 系列上,打通了“真实世界——成像系统——后处理算法”链路。建立了从光学镜头到传感器链路的数学模型,测算标定了一系列器件的物理参数,拍照瞬间每个视场景和每个波长的光线被镜头汇聚,再被传感器感应转换成电信号的全过程。接下来 AI 算法的神经网络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归纳光信号之间的特征,拟合和调整模型参数,推算出被像差退化前的光信号。最终将现实中的自然场景地呈现出来,忠实地记录现实世界的光影。如今,被赋予 XMAGE 华为影像标识的华为 P60 Pro、华为Mate 60 Pro 和华为Mate 60 Pro+ 等旗舰机型,都对移动影像光学系统架构进行全链路的升级,进一步优化了光线的汇聚方式,实现了“光机电算”的全链路升级。成像效果都摒弃了以往的“数码味”,成像可算得上是媲美了专业相机所记录下的光影效果,非常真实自然。色彩

自成影像品牌的 XMAGE 在历经多年积淀之后,已经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影像风格。而且这个影像风格并非随意定下,而是由华为影像色彩研究团队汇聚了来自中国、芬兰、日本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 7 大华为研究所专家团队,囊括了艺术学、心理学、光学、色彩科学等 8 大研究领域,以华为影像大赛用户的投稿作品作为样本,经数年积累,整合全球研发,提炼而来。色彩不会过分抢眼,但忠于现实,追求自然耐看。以华为Mate 60 Pro+ 为代表的 XMAGE 华为影像,得益于全链路的自主创新,通过软硬结合的技术优势,在苹果和安卓的固有阵营之间,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差异化成像表现,稳站移动影像的第一阵营。正如我们一直以来所说的那样:你永远可以相信“华为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