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欢迎访问商讯网
综合商讯
当前位置: 商讯网 > 综合商讯 >

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投稿: yj6132  2014-03-15 14:47:02  来源:  我要评论(0 ) 访问次数 
  真人秀(也称真人实境秀、真实电视,reality television)一般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时有着丰富的奖品,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

  流于形式,原创力低下

  本土的真人秀节目原创力低下,并非危言耸听, 节目主要是对国外成功节目的借鉴和模仿:从经《幸存者》启蒙而策划出的《生存大挑战》系列的野外生存类真人秀开始,我们的真人秀创作就走上了一条以借鉴、模仿为本的道路。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游戏博彩节目《幸运52》基本上是英国的同名版本;益智类节目《开心辞典》则来自英国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再看地方台: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与CBS的《生存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翻版自FOX的《美国偶像》……

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从国外成功节目去借鉴和模仿

  对受众把握不能与时俱进

  基于为在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标准教化下成长的中国观众接受心理的考虑,规避是我国真人秀的重要任务。于是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形态与西方呈逆向发展:西方室内节目是人性大暴露,国内则全体走进大自然。《走进香格里拉》将重点放在行走与探险,与天地斗而不与人斗,虽名为真人秀(www.zhenrx.com)却像一部纪实专题片;拷贝自《阁楼故事》的《完美假期》则在极力淡化窥私色彩的同时,加入了 社会 学家的访谈,将一档纯娱乐节目硬生生做成了一档“探究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准纪录片—道德与文化就这样成为真人秀本土化的镣铐。在“2003中国真人秀论坛”的讨论中,央视总编室 研究处的王甫博士提出了有趣的问题:非真人节目,比如电视剧,可以有很坏的人物和行为,真人秀里为什么就不能有?很显然,不能有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电视人对本土受众的判断存在两个基本误会,第一是观众尚不了解真人秀这种娱乐形式,观众群还有待培养:第二是,观众对欧美真人秀的内容的接受度比较低。可以说,这两个误会都是由于对真人秀的收视群把握不够准确。

  挥之不去的纪录片情意结

  中国电视人不遗余力淡化真人秀的娱乐色彩,固然有出于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考量,但充溢于心中的纪录片情意结,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我们常常看到扣人心弦的“原版”真人秀被克隆成一档有“中国特色” 的民俗纪录片—如央视的真人秀《金苹果》常将外景选择在一些比较有“文化意蕴”的古镇,然后玩一些诸如跟老乡学做风筝、穿越南北古城、制备豆腐宴等游戏,并在节目中穿插对古镇文化的探询等内容。维汉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走入香格里拉》的策划人陈强曾表达过对本土真人秀在深度上有所成就的期望:“《走入香格里拉》与《幸存者》也不同。后者只是一种非常程式化的游戏,而我们还想把社会学与人类学标本融合进来。”

分类: 综合商讯   关键词
分享到:  
20.9K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热门标签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