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欢迎访问商讯网
数码要闻
当前位置: 商讯网 > 数码要闻 >

OTT TV商业模式的突破式创新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投稿: admin  2013-10-18 23:40:57  来源: 飞象网 我要评论(0 ) 访问次数 
  全球看来,OTT TV(广义的OTT TV)目前已进入多屏服务提供及付费探索实践阶段,行业内企业兼并、重组、收购、连横、合纵等时有发生,技术创新、运营创新、管理创新等层出不穷,一片生机盎然之景。然而,目前,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OTT TV业务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服务提供商们认为用户对其有巨大需求,为“占领”各种新的视听终端、维持用户忠诚度而纷纷部署之,但是目前尚未找到良好的、健康的商业模式以回收其投资甚至盈利,用户由于有多个视听信息接收渠道甚至视听收看策略组合而对OTT TV业务的付费意愿偏低。如何破局以使得整个OTT TV行业跨过此槛从而迎来新的发展图景?

  这不能从OTT TV单方面来看,而是从有线数字电视、IPTV、OTT TV目前的竞合局面(三者之间应该是竞合的关系。有线数字电视、IPTV、OTT TV需要相互开放与融合来共同做好以视频为核心的多/全业务)来看。

  当前,有线数字电视、IPTV和OTT TV的区别表现为:

  有线数字电视相对单一,有显著的广电基因,是传统电视的传承和升级版本。有线数字电视希望借增值业务提高用户价值,但目前其大众业务主要收入仍来自基本收视费和付费频道等,由于免费节目源多、用户付费习惯有待培育、有线电视收视费低廉、成人节目和博彩类节目在我国属非法等原因,国外以VoD为主要赢利点的互动电视业务模式在我国并不成功。

  IPTV一方面深具电信基因,其发展与宽带提速、业务捆绑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兼具广电和互联网的基因,其直播频道沿袭了传统电视的收视习惯,其“点播+应用”模式则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媒体消费需求。IPTV已形成了较成熟的、与宽带业务捆绑的、前向收费的商业模式。由于解决了电信与广电的合作分工界面及收入分成模式等问题,用户拓展十分迅猛。而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广告等后向收费模式也在积极探索中。

  OTT TV承袭互联网基因,但由于国内政策监管的原因,其表现较为复杂,从节目源到集成播控、传输分发乃至终端,广电企业、电信企业、互联网视频企业、家电和机顶盒厂商等都试图插手,由于产品形态以视频点播和图文信息为主,且不得提供直播业务,对传统电视收视人群的习惯将形成不小的颠覆,未来与DVB联合形成互补发展可能是必由之路。

  目前,OTT TV在我国的商业营收主要停留在产品层面,其它供应链环节仍在探索服务性收入的前向收费商业模式。多屏视频服务被推出,但是目前尚未找到良好的、健康的商业模式以回收其投资甚至盈利,用户由于有多个视听信息接收渠道甚至视听收看策略组合而对OTT TV业务的付费意愿偏低。

  随着宽带中国和促进信息消费的推进及各种新的信息消费产品形态的出现,有线数字电视、IPTV和OTT TV的内容、业务发展方向、业务发展模式、商业模式等都将朝着融合创新的方向发展,业务创新、产业融合、开放合作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有线数字电视、IPTV和OTT TV都将越来越注重在电视屏引入视频、游戏、音乐、支付、电视社区、电视商城等互联网基因。

  广播与宽带的无缝融合、社交电视、高清互动、多屏融合将是有线数字电视、IPTV和OTT TV共同的追求。

  有线数字电视、IPTV和OTT TV未来的盈利模式亦将逐渐趋同,由传统单一的收视费/包月资费盈利模式向复合型、前后向、灵活多样的收费模式相结合的盈利模式转变。

  有线数字电视和OTT TV可能都会借鉴IPTV的成功之道,同时融合互联网视频的商业模式,最终趋同。

  总之,OTT TV商业模式的创新有耐于有线数字电视、IPTV、OTT TV相互间竞合态势的进一步升级。这或许是OTT TV商业模式创新的突破口。由于建立在单向树型结构的低价/包月/前向收费的有线数字电视、建立在无连接模式的低质低价/后向收费的OTT TV和建立在连接模式的高质高价/时长流量收费的IPTV,跨行业商业模式的融合难度极高,所以,相关突破或许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分类: 数码要闻   关键词
分享到:  
20.9K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热门标签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