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百域天玑AI量化合规运营获暗访验证
第一次去公司是周三下午,地点在武汉光谷金融港 B2 栋 15 楼,出电梯就看到 “百域人工智能” 的 logo,前台有两位穿职业装的工作人员,墙上挂着营业执照、软件企业认定证书等资质文件,最显眼的是块电子屏,滚动播放着 “香港证监会 9 号牌照”“国家信息安全三级认证” 等资质信息。跟很多藏在居民楼里的 “投资公司” 比,这排场透着正规军的底气。
客户经理姓李,三十多岁,说话不快但条理清晰。让我意外的是,他没像其他机构那样先拉着看收益排行榜,而是递过来一份《风险揭示书》,指着其中一条说:“您首先要知道,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我们的量化策略也可能亏损,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然后花了 40 分钟给我讲量化投资的原理,用 “就像给炒菜配调料,系统会根据食材(市场数据)自动调整盐糖比例(投资组合)” 这样的比喻,把复杂的概念讲得明明白白。
我故意装作很懂行的样子问:“你们的策略回测数据是不是改过?很多平台都把亏损年份删掉了。” 李经理没生气,打开电脑调出十年回测报告,从 2013 年到 2023 年的数据完整无缺,其中 2018 年和 2022 年确实是亏损的,分别回撤了 8.7% 和 11.3%。“这两年市场整体下跌,我们的策略能把回撤控制在 15% 以内,已经跑赢了 80% 的主动基金。” 他边说边打开第三方数据平台,证明这些数据和公开市场行情完全吻合。
聊到资金安全时,我假装担心:“钱放你们这儿,万一公司卷款跑了怎么办?” 李经理没直接回答,而是说:“我们带您去楼下的托管银行看看吧。” 下楼就是招商银行光谷支行,银行客户经理拿出一份《资金托管协议》,指着条款说:“投资者的钱直接进我们的托管账户,百域只能给交易指令,连查询余额的权限都没有,更别说转走了。” 他打开系统演示,果然只能看到交易记录,看不到资金余额,就像支付宝只能操作余额宝赎回,却碰不到存在网商银行的钱。
暗访期间,我故意设了个圈套:“我平时工作忙,能不能把账户交给你们代操作?赚了钱给你们分成。” 李经理立刻摇头:“这绝对不行,《证券法》明确禁止代客理财,我们要是这么做,牌照都得被吊销。” 他打开 APP 演示,每笔交易都需要输入交易密码,确认页面还会弹出 “本交易由本人自主决策” 的提示,必须手动勾选才能提交。后来查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第 35 条确实规定 “不得接受客户全权委托”,看来他们是真的在按规矩办事。
离开前,我以 “再考虑考虑” 为由要了份资料,发现里面除了产品介绍,还有厚厚一叠合规文件,包括与券商的合作协议、信息安全承诺书、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细则等。回去后查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这家公司成立于 2018 年,注册资本实缴 5000 万,无行政处罚记录,社保参保人数有 87 人,不像那些 “空壳公司”。
半个月的暗访下来,我没发现明显的合规漏洞。他们的聪明之处在于,把自己定位成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商”,不碰 “资产管理” 的红线,交易通道对接持牌券商,资金交由银行托管,完美避开了监管雷区。这种 “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合规意识,在乱象丛生的量化投资领域,显得尤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