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欢迎访问商讯网
综合商讯
当前位置: 商讯网 > 综合商讯 >

区块链撼动的不仅是对于传统货币


投稿: Monica  2019-08-05 20:58:16  来源:  我要评论(0 ) 访问次数 
image.png

  2010年5月,拉斯罗·汗耶茨(Laszlo Hanyecz)用1万个比特币买了两个披萨,当时1万比特币约30美元,今日大约10亿人民币。这个故事让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比特币”这样一个非官方发行的货币,竟然会被那么多人相信?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升值?

  直至“HOW实验室”真正布局区块链技术,本人也亲自实验了“区块链”技术(包括布局智能合约),才真正发现区块链技术带给我们全新的信用体系,它所撼动的不仅仅是传统货币,甚至是传统信用体系的社会制度。

  1.区块链创造了匿名社会的信用

  传统互联网主张实名制,试图通过实名认证构建信用体系。区块链恰好相反,它完全是匿名的,但每个人都会遵守信用,真正完成了一个匿名社会下的信用构建。

  区块链语境下的智能合约与传统法律制度也不相同。智能合约架构下执行合约时,不需要任何个人或者组织来决定,可以称为自我执行,违约甚至不可能发生。

  长期以来,中心管理模式所爆发出来的安全、信用、公平等价值危机,愈演愈烈。或许可以从区块链技术旨在实现“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账本中,寻找区块链技术盛行的动因与价值。

  区块链”技术到底好在哪?为什么“比特币”这样一个非官方发行的货币竟然会火得一塌糊涂?“区块链”技术(包括智能合约),具有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信用优势”。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传统互联网主张实名制,试图通过实名认证构建信用体系;然而“区块链”恰好相反,它完全是匿名的,真正完成了一个匿名社会下的信用构建。

  区块链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新的信用体系,可以大胆想象,它所撼动的不仅仅是传统货币,甚至是传统信用体系的社会制度。

  2.区块链背景下的智能合约

  尼克·萨博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加密大师,他在1994年写成了《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论文,是智能合约的开山之作。

  在智能合约中,“合约”即“合同”(也称协议),但“智能”(smart)与人工智能用的是“intelligence”是两个概念。

  比特币之后兴起的以太币,它所依赖的平台(以太坊),即允许用户自由布置智能合约。当然,在以太坊上布署一个智能合约是需要花费以太币的,需要“矿工们”把智能合约的代码记录在区块里,并且发送给每一个结点,因此智能合约同样是不可修改的。

  现在我们用的“滴滴”或“Uber”,可以理解为“智能合约”的雏形。乘客发出请求,司机作出承诺。在智能合约下,几乎不存在违约的情况,例如乘客打车后拒绝付款会被剥夺再次打车的权利。那么,在“滴滴打车”的样态中,司机与乘客的权利义务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进了计算机代码,所有人的行为及后果均是由代码决定的,这便是“智能合约”的雏形。

  怎样才能把传统协议变成智能合约呢?以抵押协议为例,在抵押协议中客户向银行作出承诺,如果届期不还钱,车辆就归银行所有。如果要把它变成智能合约,就需要把这个承诺写进计算机代码,这在智能架驶时代是可以实现,比如通过计算机代码的设置,客户届期未按时还钱,车辆将会拒绝客户使用,反倒是将架驶权限(如新的使用密码)发送给银行,银行转而拥有车辆的使用权。

  因此,智能合约的本质在于将合约的履行或者违反合约的后果都写进计算机代码,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执行。在智能合约下,任何任性的行为,计算机代码都会赋予其相应的代价。

  Lessig在他的《代码:网络空间的法律》中,为了解释代码在赛博空间(syberspace,可以理解为计算机程序所架构的空间)中的作用,引入了“架构”的概念。代码便是虚拟空间的架构。

  法律和架构在管理参与者方面是皆然不同的。法律依赖于个人将规则内化为自觉进而规范人的行为,个人行为一旦超越了法律的界线还需要法院强制执行。然而,架构通过塑造空间本身管理行为,它既不依靠个人对规则的信仰,更不依靠法院执行。因此架构在效率上明显优于法律。

  依据架构执行合约时,不需要任何个人或者组织来决定如何执行合约,你可以称架构执行为自我执行(self-enforcing),在这种情况下,违约甚至不可能发生。

  “区块链”语境下的“智能合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去中心化,或者说它是不可修改的。“区块链”背景下的智能合约,则是分布在每一个结点(可以理解为一个服务器)上,它的内容是不可调整的。以借钱的合约为例,合约一旦定立,它就发布给每一个结点,合约内容不可更改;而且一旦届期,合约会自动从借款人帐户中扣掉比特币或以太币给借款人。

  3.区块链背后的法律变革

  现在被称为“资产”的东西,都需要法律的保护,比如钱、股票、债券、音乐、知识产权等等。法律制度所要解决的恰恰是这些“资产”的所有、使用、管理、保护等等一系列问题,物权法、合同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等均为如此。

  现代资产的管理是以政府或者金融中介为核心完成的,比如房屋交易需要到房管部门办理登记,证券交易需要到证券管理部门交易结算,银行转帐同样需要由银行来最终确认。这些体系奉行的是中心管理模式,如果黑客黑掉这套唯一的账本,公民的权利将会遭受巨大影响,就连摩根大通、美国联邦政府也被黑客攻击过。中心帐本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确实存在。

  比安全隐患更为严重的还是信用问题,中心帐本,一家独大,如何保障账本的真实可靠一直都是民众关心的问题,就像手机收费,总有民众对于移动、联通这些大服务商们出现的错误计费愤愤不平。

  长期以来,中心管理模式所爆发出来的安全、信用、公平等价值危机,愈演愈烈。中心化所导致的系列危机,让人们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建立一个全世界统一的大帐本,甚至每个公民都拥有这样一套帐本,任何资产都可以通过它实现存储、转移、交易、管理等。区块链技术恰恰就是由这一伟大思想催生的产物。比特币的成功应用,恰恰反映“去中心化”思想的成功。在这一基础上Vitalik Buterin 又创建了以太坊,不仅可以发行电子货币,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合约”。

  毫无疑问,这一切对现在法律制度都将造成巨大冲击!

  比如你在洪都拉斯拥有一套房屋,如果哪一天有一个独裁者上台了,只需要将政府账单上的名字改成别人,那么你将彻底失去这间房屋,这种事情在洪都拉斯时有发生。如果将房产登记在区块链上,这样就相当于每个公民都有一个房产登记的帐本,人们再也不用担心由于政权更替而导致房屋产权的变化。

  “国际汇款”一般需要支付高达10-20%的手续费,时间一般要4-7天才能完成。而Abra是一款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如果通过它来完成国际汇款一般只需要几分钟,手续费也只有2%,它是如何完成的呢?比如,甲在A国向B国的乙汇款,甲在手机上完成汇款手续后,几分钟后在B国的乙就会通过手机查询到已收到该笔汇款。这时乙就会联系自己最近的“出纳员”,这位出纳员会将现金直接拿给乙。事实上之所以会这样快,并且手续费如此低廉,是因为整个交易是以比特币为媒介完成的,而没有通过跨国银行的转帐系统。

  在艺术市场,区块链技术给了音乐人和艺术家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获得格来美奖的音乐人伊莫金·希普就利用区块链技术设置了自己的应用“菌丝”,这让伊莫金·希普可以自由地管理自己的音乐。根据智能合约,任何人要收听伊莫金·希普的歌曲,或者需要把它放到自己的影片中亦或是作为手机铃声,只需要支付不同的价格即可。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的交易记录以及评价记录都是绝对真实不可更改的,这也为其他人选择提供了最真实的参考。

  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以迅雷链为首,迅雷链(Thunder Chain),是由迅雷旗下网心科技打造的超级区块链平台,拥有多项专利的分布式技术,创造性地将共享计算和区块链相结合,具备全球领先的百万TPS高并发、秒级确认的处理能力。迅雷链的请求处理能力达到百万TPS,能够支持很多应用开发运行,将满足大规模商业场景的需求。而且迅雷链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支持solidit语言开发的智能合约,兼容以太坊虚拟机EVM,一次开发就能支持多个平台。让开发者有更多的技术施展空间。

  正是在国内强大的迅雷链区块链技术背景支撑下,2019年懒懒口袋横空出世,懒懒口袋是基于迅雷链上的落地实体共享经济系统,涵盖电商,本地,出行,娱乐,金融,新零售等多个实体应用场景,用户在平台的所有消费数据,信用数据,个人数字资产都将以智能合约都形式保存在迅雷链去中心化数据库中不可篡改。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懒懒口袋在O2O社交电商平台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电商行业,赋能消费者的主人翁身份,参与平台贡献的同时共享平台红利。

image.png

  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小偷们也哭了。现在几乎人人不带现金出门,一切都靠手机。事实证明,最终干掉小偷的不是警察,而是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所彰显的生命力令人吃惊!对于区块链不能简单划归洪水猛兽,而是要努力洞察、善加利用!

分类: 综合商讯   关键词
分享到:  
20.9K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热门标签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