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欢迎访问商讯网
综合商讯
当前位置: 商讯网 > 综合商讯 >

袁凤友——“这个煤老板不一样”


投稿: adg  2017-03-22 10:01:10  来源:  我要评论(0 ) 访问次数 

  《劳动新闻报》记者于宝库

  心怀爱点亮人间光明,肩担责铸造社会和谐----记白山市和顺煤矿董事长袁凤友

  “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生命之旅需要德行的沐浴,坚韧的浇灌,热爱的孕育。人心的本色该是如此博爱,到头来双足撼地,无愧无悔甚为其难。袁凤友,许多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不只是因为他从一个朴实的农民家庭走出创造千万财富成为煤矿董事长,还因为他懂得把财富用在刀刃上,慈善捐助是他回报社会的拳拳爱心,博爱吏他理想的火种点燃。

  袁凤友早年种过地,在街头上买过猪肉,在家排行老二,当地人都称他为“二袁”。提起他的经历,知情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在8年前,他凭着一腔热血,求亲朋好友,四处借贷,进入煤炭工业,企业一点点发展壮大起来。富裕了,成功了,是从此过上奢华的富人生活还是回报社会,让生活变得更有价值,袁凤友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经过深思熟虑,袁凤友决定承担一份责任。

  “赚钱不仅仅是改善自己的生活,还要怀着感恩的心帮助别人” 他这样说。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袁凤友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人们做自己的贡献。”

  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这些弱势群体,是他始终关注的对象。随着企业的发展,捐款数额在不断加大。慈善已是袁凤友的一贯作风。2006年,一位矿工的孩子考上了大学,由于传统观念的歧视和家庭困难,他们面临着无着上不起学的境地,袁凤友知道后,亲自驱车前往上门安抚,当场拿出一万元钱,解了燃眉之急。

  这些年来,当袁凤友得知矿里几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都是将一万元送孩子家中表示慰问。人们看了深受感动,都说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德财双收的企业家。这社会多一些这样的人,世间将多一些奉献和爱。 2004年11月一天,和顺煤矿的王总妻子有病住院时,在同一病房里看到一个13岁的女孩子患了白血病,专家认为若不及时手术,将直接威胁生命,可高额的手术费作为一个农家来说是一个大文数字,她的父母成天以泪洗面。袁凤友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沉甸甸的,深感这位年轻孩子的痛苦和不幸。但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有希望就不能错过,于是他叫来财务部人员,拿出钱给女孩子送到病床边,后来,他们又把女孩子的情况反映到当地电视台,组织全社会进行了捐助,使这女孩子获得了10万元善款。虽然最终女孩子没有获得第二次生命。但他也因自己为些尽力而感到十分欣慰。

  自从袁凤友的名子与奉献、爱心加上等号,二袁这个名字如同暖人的春风,清清爽爽坦坦荡荡地吹过他走过的热土。

  家住湾沟矿区的王秀英不会忘记,三年前的春天,一场大火将她家烧个精光,正当她望着一片废虚不知所措时,袁凤友将八千元钱送到他的手中。他了解到她是个下岗职工,二袁给她招到矿里来,一份工作解决了她的日常吃饭问题。 刚开矿的时候,二袁需要用个司机开车,于是从社会招来了一个叫顺子的青年,这青年非常朴实无华,凡事并不多言多语。一段时间,他说话更少了。

  原来,他的家里没有房子,每当出差在外时,家里媳妇孩子让他十分牵挂。他的心思还是让二袁看到了,二袁啥也没说,给他买了一户楼房,话说的更是豪爽,“先住着吧,啥时有钱啥时还。”可还二袁钱时,他又不要了。 当地人对二袁救助一个小乞丐长达23年的事被传为佳话。那时二袁还不富裕,每月的收入也不过几百元。有一天,家门口来了个乞丐,二袁给了他吃的后并不走,俩人唠了很长时间,晚上就睡在了二袁的家里。后来,在乞丐就认准了这个门,上镇里转过一圈后,必然到二袁家住上一夜。日久天长,二袁的家就成了他的家一般。这样,寒来暑往,即使二袁富裕起来,成了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之后,这名乞丐依然把二袁的煤矿当做自己的“基地”。经常与二袁夫妻一个饭桌上吃饭。二袁的妻子是个特别干净的人,但是,对乞丐也没有厌恶,白天与他同桌吃饭,晚上还得给他烧炕取暖。一次,乞丐有病,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说需要住院。但是,到了病房,却被一些人给撵了出来。二袁知道后,驱车赶到医院为乞丐撑腰,他告诉医院里人:“让他治病,他的医药费全由我出!”这小乞丐虽然不会说话在,但眼睛里含着泪水。23年后,小乞丐终于在65岁时离开人世,又是二袁给他张罗办理了后事。

  一个千万富翁给小乞丐做到这个程度,人们看到的是个“义”字。23年哪!这不是靠靠“做秀”所能做到的,至今没有人知道小乞丐真实的名字,只记得二袁根据他的口语特点给他起个名字叫“妈妈哈糊涂”。 无独有偶,有一次,一个身患尿毒症的患者在湾沟镇的大街上晒太阳,二袁开车路过这里,停下来等人时发现了他,仔细询问了他的病情,得知他为治病的钱着犯愁的时候,这位素不相识的人得到了二袁一万元的资助。 没法将袁凤友善举一一例举,只是因为他心太善做好事太多,有个同事感慨之余,写个条幅送给你,“心太善、常吃亏”,你呢,哈哈一笑说:“老实常在!”

  现在,白山和顺矿里还有一个叫宇文祥的残疾人,由于他已没有了劳动能力,袁凤友已无偿供养了他八年有余。

  二袁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故事,说两个一模一样的房间,一间是地狱,一间是天堂,地狱里放着一锅肉汤,一群人围着肉汤,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可以够到锅的激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办法把肉汤送时嘴里。“天哪,这可怎么办呀?”地狱里的人一个个面黄肌瘦,饥饿万分,充满绝望和悲苦。天堂里也放着一锅肉汤,也是一群人围着肉汤,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长过手臂的汤匙,可他们有说有笑,愉快地喝着肉汤,一个个红光满面,快乐而幸福。 一样的房间,一样的肉汤,一样的长柄汤匙,为什么地狱里的人们痛苦,而天堂里的人们快乐!原因很简单,地狱里的人只想用长柄汤喂自己,而天堂里的人却想着用长柄汤匙去喂别人。 其实袁凤友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活在天堂里的人,因为他总是拿着汤匙去喂别人。

  二袁说,人活在世上就是那么几十年,怎样利用这暂短的时光,做些有利于社会的事,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我们这些富起来这部分人要思考的问题。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他说到做到,山市江源县成立扶贫基金会时,袁凤友一次就捐给基金会20万元。

  时间回闪,校址在湾沟镇的白山市第五十二中学校长打开记忆的荧屏。

  2007年夏,袁凤友看到白山市第五十二中学修操场年久失修,学生在泥土操场里很不方便,他和当地的几个搞企业的人一商议,决定帮助这个学校把操场修上硬面。早晨,他冒着小雨去了操场看了情况,找来五位开矿的朋友,商议施工的办法。接着,破烂的操场热闹起来。这操场足有16000平方米,需要垫起近一米高,工程量相当的大。下午,拖拉机、大铲车、挖掘机轰隆隆地开进了学校。他们当时出撒水车1台、推土机挖掘机各2台、铲车8台、大小翻斗运输车各10台,还有一百多人在热火朝天地大干。有位工人开玩笑说,咱们跟袁总这样干 ,就是积德。

  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这个学校的校长,校长说,袁董事长这些年没少帮助学校,这次他出的垫操场的煤矸石就值6万元多元,真是不容易。记者粗略算一下,这学校操场工程总投资需要百万元,全部都由二袁等几位企业家出,记者不由得问他,你觉得你花这些钱值么?他说值 。他说,你知道吗?这学校的孩子有十多年没有上过间操了,想一想这些,我就不想花多少钱的事儿了。

  现在,徜徉于面貌一新的校园,让人感觉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绿荫,每一草,每一木都留袁凤友温热的体温和爱心殷殷。这令那位采访的记者无论如何没法平静,他说,在金钱主宰这个世界的今天,哪个人不想当富翁,然而又有几个富翁与袁凤友一般!所以人们敬仰二袁,不是因为他拥有的金钱的财富,而是那份世界上最令人羡慕、最有价值的财富——博爱,在这笔财富面前,任何东西都黯然失色! 每年的春节,袁凤友心系敬老院的老人们。于是,每年他都一次不落带着妻子和小儿子到敬老院,给老人们送去过年的食品中,亲切的问候洋溢着老人们每张笑脸,注满关怀的慰问金温暖着每个老人的心窝。老人们握着二袁的手久久不愿意放开,表达对这个孝顺的“儿子”深深敬意和美好的祝福。宴席结束时,曾有一位老太太对袁凤友说:好人啊,明年我们这些老姊妹还能不能像这样再见面啊,毕竟我们的日子不多了。这番话,触动了袁凤友的内心。他说:“是你们这代人生养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孝敬你们。”他当即承诺,只要他有这种能力,一定会坚持年年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到现在,他有八年春节前坚持去慰问老人,而且每次都带上孩子,他在尽孝心的同时,也没忘记对下一代的言传身教。 有人说,袁总的博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解读他的博爱是一种无比芳醇的精神体验,通阅时,心灵在净化。感知它,热血在沸腾,不知不觉中,情感在升华。袁凤友的身上跳动着“博爱”的脉搏,流动着滚汤的血液,他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得到温暖,你让求屋者在体贴中感受温馨。人们相信,他拥有幸福比拥有财富更加快乐,因为,他的博爱使生命如诗,如歌!“企业有多大,我就把慈善事业做多大。”这是袁凤友的慈善理念。在他看来,慈善事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是并行的。这样的善念,来自他崇尚的一种思想。

  人常说,生意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千万小心。有些企业为了赢得生意,不惜坑蒙拐骗,不择手段。而袁凤友的经营之道却与众不同:铁杵凿磨盘——实打实,拉的就是回头客,想的是长远经营。

  对于财富与责任,他有自己的理解:财富仅仅是一个不断累计增长的数字,责任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担当。随着他的企业做大做强,他在贵州省某县开了煤矿,在那里,他带头成立了贵州修文县煤炭协会,组织大家共同在致富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他每年都出资10万元,资助学校、敬老院,当地的七个敬老院的老人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他尽自己所能把温暖送进贫困的角落。崇尚责任,回报社会,正是他带领和顺煤矿集团不断发展的动力。   袁凤友有几项做人的原则,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救人危急,第五舍财作福,第六敬重师长。可是他不用言教,而以身教,自已做榜样给别人看,来转变别人的思想,这正是良工苦心啊。他认为,日常生活中发一言,做一事,都要不为自己着想,都应从带动大家向上向善,形成好风尚,从这一方面做,那么,效益便伟大了。 他们是夫唱妇随、比翼齐飞,心心相印、并肩携手做慈善的知音。 “钱赚得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但一定要回报社会,因为我们的钱都来自于社会。”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扶贫助医、捐资教育、他们夫妻在吉林白山和贵州修文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的桥梁。

  袁凤友以义气、仁厚而名震一方。他的妻子也具有中国传统的善良娴慧的美德。袁凤友的妻子的车每过一次收费站,交完费放行时,没有落下过一次“谢谢”二字,这让人不能不生发出一种由衷的敬佩。 平时,他们十分注重对孩子袁泽正的言传身教,使小泽正养成了一种优良的品质。 袁家夫妇对袁泽正要求很严。为了教育袁泽正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貌的孩子,他们要求袁泽正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先和父母商量。 袁家小儿子优良品质,在汶川发生灾难中得到了一次有趣的验证。

  一天,二袁妻子打完麻将后,想让人去买菜,发现包里的钱好像少了一些,她以为自己花掉忘记了就没有提起此事。可是,过了几天,学校向灾区捐款的名单公布后,当妈妈看到大红纸上写着:袁泽正捐款2507元,这才恍然大悟,钱是让儿子“偷”出来捐献了。 这件事发生后,袁泽正的妈妈对儿子的行为进行了正确引导和教育。她告诉小泽正,有爱心是一种美德,妈妈支持,但采用这种方式就不正确了,小泽正表示接受。当有人问起小泽正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我就是看四川灾区的小朋友太可怜了,我想帮助他们。捐点钱,让灾区小朋友建好房子住。2500元是拿家里的,那7元钱是我自己攒的。”他还悄悄地告诉采访记者:“我妈有钱,要是她再能给我一些,我就能再多捐给四川小朋友了。”在袁家精心培养下,这孩子接受了拉丁舞蹈正规训练,不仅赢得长春市首届国标舞大赛,荣获少儿组第一名奖项,还被邀请参加第四届中央《德艺双馨》文艺晚会,成为中韩艺术节形象代言人,创造了盛况空前的儿童神话。在晚会上,著名影视演员、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男女主角孙海英吕丽萍夫妻亲自为小泽正颁奖。

  2008年夏,小泽正被长影演员剧团发现,参加了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山东汉子》的拍摄。去年夏天 这孩子在营口友情出演了《走出大墙的人》壮壮一角色。去年8月,在青岛全国青少年艺术风采电视选拔活动中获得金奖 。 大年初五,在北京《梦想舞台》展示盛会北京决赛中,9岁的他技压群雄,荣获特等奖。袁凤友在构筑企业大厦时,也奠定了慈善的根基,打造了下一代的传承。也有人说,袁泽正的成就,是二袁积德的自然回报。

  可以说,袁凤友做企业目光高远,已是白山市和江源区两级人大常委委员的他举善行,脚踏实地,多年捐助慷慨解囊,急公好义,把爱心洒向神州大地,一路善心同行。

  他在创业的同时也深知,事业发展到今天,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没有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因此,他要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回报人民。袁凤友每年都为国家创造一定的税收,增加财政收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出力。这些年,他自己也记不清捐助多少人多少钱,因为他根本就没把这种捐助当成一种资本和理由。他只是积极投身到各类慈善事业中,从抗震救灾,到治病助学。

  他的一颗奉献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的心的无时无刻闪光。

分类: 综合商讯   关键词凤友老板
分享到:  
20.9K
栏目导航
热门标签
图片推荐